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文娱新闻  > 正文

“京拍剧”展现新景观,勾勒新情调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发表时间: 2024-07-18 09:45

《玫瑰的故事》结尾部分,刘亦菲饰演的黄亦玫在延庆古龙路上驰骋。

《装腔启示录》里展现了白领们休闲的一面。

近几年,“跟着电视剧去旅行”成为一种时尚,从《去有风的地方》让云南再次火爆,到《繁花》让游客纷纷打卡上海黄河路,再到《我的阿勒泰》吸引大批旅行者寻梦阿勒泰,文旅“搭车”影视作品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赋能方式。北京,作为中国最有特色的城市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剧集创作的热土。

记者综合整理了《玫瑰的故事》《装腔启示录》《一路朝阳》《什刹海》等在京取景现代剧研讨会上的专家言论,对“影视促进城市文旅发展”进行探讨。

好剧+“金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玫瑰的故事》里那句台词“北京到底有谁在啊?”各地文旅都在转,为自己所用,成为转场金句,有效带动了影视和文旅的联动。从年初大火的《繁花》《南来北往》《我的阿勒泰》《追风者》,再到《海天雄鹰》《庆余年2》《玫瑰的故事》,我们对剧目的遴选和考量不是追求收视率,微博热搜,豆瓣评分领先了多少,而是对繁荣影视创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人民精神力量贡献了多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夏晓辉

这次《玫瑰的故事》在首都北京取景拍摄,将北京多元城市风貌融入剧中,既贴近大众生活,满足大众审美,又在剧集热播后,通过“北京到底有谁在啊?”破圈热梗的持续发酵,带动了首都乃至全国各地文旅的推广热潮和观光热度。

——阅文集团影视事业部总裁、新丽传媒董事长曹华益

京味、京情、京风构成北京文艺创作形态

《玫瑰的故事》收视效果空前好,是北京大视听品牌的一部标志性作品。表明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有能力为世界奉献出有北京精气神的作品。第二,这部剧有着浓郁的北京情调,是京情文艺的特色鲜明的作品,我把北京文艺作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京味文艺,第二是京情文艺,第三是京风文艺。京味文艺一定要说北京话,主要是北京本地居民的故事。但北京文艺不只是京味文艺,还有更多样的形态。第二个层面是可以讲述外地人在北京生活的故事,在北京奋斗,在北京产生情感,在北京进行人生追求的故事。还有北京文艺家创作的发生在世界各地任何一个地方的,甚至是科幻方面的故事,那叫京风文艺,代表北京的风貌。京味文艺,京情文艺,京风文艺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北京文艺今天的创作的主要形态。这部作品我把它放在第二个层面,京情文艺上。就是有鲜明的浓郁的北京情调的表达。后海、钟鼓楼、鸟巢等具有北京老地标、新地标风貌的北京情调的地点都得到了浓墨重彩的呈现,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北京这个城市新的景观、新的风貌,尤其是新的情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

过去我们做了很多年京味剧,老觉得京味应该是两大,一个是顶天,一个是立地,顶天是以皇城为主,尤其是明清,写紫禁城的非常多。写北京高高在上的人物比较多。要不就直接下到四合院,老北京。但《玫瑰的故事》是一个更真实的现代北京。这个作品中展现了北京过去不太展现的地标,除了各个区的景点,也包括北京的文化标识。剧中有很多北京的大学、艺术展览、艺术空间、生活空间,这些东西会创造一个不同的北京形象。——清华大学教授尹鸿

水是城之韵,海为水之大。“什刹海”这三个字就是巨大的包容性。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只有北京敢在城中造海,这本身就是一种气象。《什刹海》第一次以什刹海为载体,用平民视角,从历史到现实,书写了京都文化的博大、包容、开放,体现了京都文化的魂魄。——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

《什刹海》的“北京模式”体现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创作生产上的优化组合构成了独特的“北京模式”,依托这种创作模式,可以创造出一流作品文化上的自信和艺术上的自信。——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

在剧中看到了自己奋斗的影子

该剧之所以选择落地北京,是因为北京是全世界我最喜欢的城市。我千禧年后来到北京,算是黄亦玫的同龄人,《玫瑰的故事》跨度二十多年,从千禧年到当下,正是我在北京的这二十多年。所以我对这个城市,对这个城市里的人,对这个城市的发展变化有很多感触,都想放在剧中。

——《玫瑰的故事》编剧李潇

《装腔启示录》对于北京城市空间的呈现十分真实,也非常贴合剧中人物的阶层、角色,而剧中男女主人公暧昧拉扯的过程,反映出当代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难题,是对社会进程中恋爱文化变迁的一个记录文本,呈现了当下人们的“情感真实”。——《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静

《一路朝阳》讲述了北漂年轻人追梦十几年、最终实现一路朝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发生地点在朝阳区,剧组在朝阳区的80多个地点进行了拍摄。该剧播出后,许多北漂人产生了广泛共鸣,不少观众表示,在剧中看到了自己奋斗的影子。未来,我们将以此剧为基础,积极探索更多元化的创新表达。

——《一路朝阳》总策划贾尧

撰文/记者 佟娜


责任编辑:
刘小玉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